11. 概述
TG-QMF系列密封车载充电机是具有体积小,高效率,高防护等级和高抗震等级的智能充电机。
充电机的高压直流输出直接接到动力电池正负极上,交流输入接到车体的充电口插座上。充电机和电池的连接如下图所示。
2. 产品的型号及特点
产品硬件部分型号以及参数参见表1
产品型号
|
额定输出电压
|
额定输出电流
|
TG-MBCDQ-4825
|
60.5V
|
25A
|
TG-MBCDQ-6025
|
80.5V
|
25A
|
TG-MBCDQ-7220
|
93.5V
|
20A
|
TGMBCDQ-7225
|
93.5V
|
25A
|
产品特点
1、高达96%的工作效率
2、较强的保护功能
3、宽温级的工作温度范围
4、100%满载老化测试
5、可达IP66的高防护等级
6、汽车级的抗震等级
7、在充电过程中对电池进行智能温度补偿,最大限度的提高蓄电池寿命
其它说明:
完整型号由前缀和后缀组成,前缀代表硬件系列,后缀代表适用电池,同时确定软件
4. 产品工作曲线图及性能
4.1 锂电池为CC/CV充电模式
①、预充电:
仅在电池组电压低于U2时进入预充电过程(电池组电压低于U1充电机不启动),以I1进行恒流充电,电压升高到U2时结束预充电过程
②、恒流充电:
以I2进行恒流充电,电压升高到U3时结束恒流充电过程
③、恒压充电:
以U3进行恒压充电,电流降低到I3时结束整个充电过程
4.2铅蓄电池根据各种不同的电池类型,有各种不同的充电曲线
5. 可靠性 (表2 可靠性数据表)
指标
|
数据定义
|
说明
|
MTBF
|
150,000 H
|
可靠性由器件失效率推出
|
6. 产品工作环境 (表3 产品工作环境表)
序 号
|
项 目
|
技术指标
|
单位
|
1
|
工作温度
|
-40 - +50
|
℃
|
2
|
储存温度
|
-40 - +90
|
℃
|
3
|
相对湿度
|
5% - 95%
|
|
4
|
散热方式
|
自冷
|
|
5
|
海拔高度
|
3000
|
m
|
7. 电气特性
7.1 输入特性 (表4 充电机输入电压电流要求)
输入各电压时的电流和输出功率见表4,允许电压范围为220V±20%
输入电压
|
输入电流 IN
|
最大输出功率
|
185V
|
IN≤15A
|
2000W
|
220V
|
IN≤12.5A
|
2000W
|
265V
|
IN≤10A
|
2000W
|
7.2 输出特性 (表5 充电机输出规格参见表5)
项目
|
额定值
|
误差范围
|
最大直流输出功率
|
2000W
|
/
|
效率
|
≥95%
|
/
|
功率因数
|
0.7
|
/
|
7.3 保护特性 充电机具有以下保护功能:
a) 输出过电压保护;
b) 输出过流保护;
c) 输出短路保护;
b) 输出反接保护;
e) 充电机过温度保护;
f) 电池过温度保护。
7.4 连接器说明 (表6 连接器)
项目
|
最低线芯
|
充电机上接插件型号
|
对插接插件型号
|
说明
|
交流输入
|
2.5mm2
|
16A品字尾公插
|
16A品字尾母插
|
必须接地
|
直流输出
|
6mm2*2
|
全铜接线扣
|
全铜接线扣
|
1-输出+,2-输出-
|
拓展功能
|
/
|
/
|
/
|
详见第8.1项
|
7.5 线束要求 (表7 外部连接线束要求参见表)
项目
|
线芯
|
线长
|
线束处理
|
说明
|
交流输入
|
2.5mm2
|
/
|
接品字型插头
|
必须要接地PE线
|
直流输出
|
6mm2
|
/
|
/
|
/
|
7.6 待机功耗 充电机待机功耗小于5W
7.7 启动冲击电流 充电机启动冲击电流小于5A
7.8 输入频率 (表8 输入电压频率波动范围)
最小
|
典型
|
最高
|
40Hz
|
50Hz/60Hz
|
70Hz
|
8 拓展功能
建议锂电池使用电池保护板,通过使能线控制充电机(使能线短接时充电机正常工作,使能线断开时充电机不工作)。
9. 安规特性
9.1 耐压性能 (表9 试验电)
接线端子对地(外壳)和彼此无电连接的电路之间的介电强度,应能耐受试验电压见下表9,试验电压为(50~60)Hz的交流电压,测试端子间不应出现电晕、电离、飞弧或击穿现象。
输入对外壳
|
1500V AC
|
1min
|
漏电流≤10mA
|
输入对输出
|
1500V AC
|
1min
|
漏电流≤10mA
|
输出对外壳
|
500V AC
|
1min
|
漏电流≤10mA
|
9.2 绝缘电阻
充电机中带电电路与地(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环境温度为(23±2) ℃和相对湿度为80%~90%时,不小于20M?。
9.3 接触电流
当人体或动物接触一个或多个装置的或者设备的可触及零部件时,流过他们身体的电流应不大于GB/T13870.1-2008中接触电流感知阈值要求,充电机的接触电流值见表10。
接触电流类别
|
交流电流 mA
|
直流电流 mA
|
限值
|
≤0.75
|
≤2
|
接地电阻不大于0.1?。接地导线须用黄/绿相间的双色线
10. 音响噪声 (表11 噪声)
11. 电磁兼容特性
充电机的电磁兼容性能满足GB/T 18487.3-2001中11.3条电磁环境测试相关要求。
12. 防护等级 (表 12 防护等级)
13. 防雷等级 (表13 防雷等级)
14. 冷却
自然风冷
15. 产品外形尺寸
外围最大尺寸:长282mm(11.1’’) ×宽166.8mm(6.57’’) ×高114.4mm(4.5’’)
16. 安装
1. 充电机安装板应固定在车上水平面上,并将散热器保持垂直,充电机散热器和周围应空出10厘米以上的空间,保证良好散热状态。
2. 确保所有通风口都不被堵塞,充电机进行工作时产生的热气应保证能通畅地排出车体外,所处的空间不能为密封或半密封的状态,以防温度过高而影响充电机正常工作。
3. 请勿将充电机靠近发热源,充电机旁须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通风和接头插拔方便,还要考虑防尘,以免充电机表面灰尘堆积过多而影响充电机的散热效果。
4. 充电机安装位置需考虑防水,注意避开车轮飞溅的水分以及其它零件如冷凝器等的滴水,以免液体缓慢渗入充电机内部,影响充电机的正常工作。
5. 确保交流供电电压和电流与充电机允许的输入电压和电流一致,如有疑问,请与供应商联系或咨询当地供电局。
6. 出于安全和电磁适应性考虑,充电机配有三孔插头,适用具有接地线的插座。
7. 如果交流供电需使用延长线时,必须确保延长线能承受充电机的最大输入电流,并使得延长线长度在一定限度之内,以免影响充电机正常工作。
8. 充电机与电池的连接线在最大电流下的压降尽可做到小于电池电压的1%,否则可能影响充电效果,同时导线的直径应满足所输出电流值。
9. 如需要对电池电压进行补偿,注意在对电池电压进行补偿的过程中,须将温度传感器置于电池温度最高的地方,如置于两个电池间的中央区域。
10. 如电池工作中发现工作不正常或已被损坏,请立即拔掉电源接头和充电机接口,并与供应商联系。
11. 严禁自行拆卸充电机,随意打开充电机的机盖可能会导致触电危险或其他伤害。
12. 为了防止充电机线束的损坏,请勿将物体置于充电机的线束上或将线束放置易被踩到的地方,如发现线束被磨损或毁坏,请立即更换。
13. 安装方式,请参考下图: